“培养什么人、怎样培养人、为谁培养人”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。玉林师范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坚持问题导向,秉持“以理论武装为根本、党性教育为核心、能力提升为主线”的理念,着眼进一步提升学生党员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互动性,创新沉浸式、可体验的党员教育培训形式,通过抓实理论课堂、打造榜样课堂、用活情景课堂、丰富实践课堂,不断提升党员教育的高度、力度、效度和温度,强化党建育人成效,推进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。
抓实理论课堂,提升党员教育高度
学生忙于专业学习、参加活动,时间不统一,一度成为学生党员常态化、有组织进行理论学习的障碍。学校将周二下午确定为集中理论学习时间,有效解决了组织学习时间难统一、难协调的问题,让有组织、集中式的政治理论学习成为常态。学校搭建党建活动室、智慧教室、大学生公寓党员活动室等“一站式”、“全方位”理想信念教育学习平台,开展“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”“‘以史为鉴,砥砺前行’读红书”等学习教育活动,形成“两集中一分享”学习教育模式:一是课后半小时,走进党建活动室集中学;二是饭后半小时,走进大学生公寓党员活动室集中学;三是课余时间,举办“相约挂榜讲故事”、“红数林”故事会、“明德讲坛”等分享交流活动。“两集中一分享”的灵活学习教育方式提升了学习效果。学校以积极分子培训班、发展对象培训班、预备党员培训班等为载体,通过师生联动、院系交流、校企共建、基地参观、外出学习等方式,构建起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、全场景、全员参与的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模式,不断增强学生党员坚决拥护“两个确立”、始终做到“两个维护”的政治自觉、思想自觉、行动自觉。
打造榜样课堂,提升党员教育力度
身边的榜样,是看得见的力量。学校对国家奖学金获得者、自强之星、大学生年度人物、区优秀大学毕业生等优秀典型开设榜样专题,挖掘他们在理论学习、专业提升、学科竞赛、创新创业、志愿服务、考研就业、服务社会等方面的主要做法和优秀经验,通过广泛开展集中座谈、事迹宣讲、交流心得、朋辈教育等活动,充分凝聚青年力量,形成朋辈育人共同体,使正能量进入更多青年心中、融入青年血液。优秀校友的成就及品格,对在校学生具有很强的导向力和影响力;对党建育人来说,校友们更是鲜活的资源。学校依托微信公众号“校友风采”专栏进行广泛宣传,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开展校友讲座的方式,充分发挥优秀校友榜样的力量,让他们的事迹感动和鼓舞所有的学生党员,增强党员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。
用活情景课堂,提升党员教育效度
学校注重从党史、校史、学科发展史中提炼红色元素,挖掘能引起高度共鸣的党史故事、校史往事、励志榜样等,让党史、校史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入脑中、成信念、化实践,教育引导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、增强党性观念、强化担当意识,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,不负时代、不负韶华。学校排练了以黄文秀为原型的原创音乐剧《青春之歌》、舞台剧《李明瑞》等,将本土优质的红色元素转化为富有特色的党员教育资源,积极探索“课内+课外”教育双融合育人模式。每年清明、“七一”和国庆等节日,学校组织党员前往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烈士纪念塔,中共广西特委机关旧址,李明瑞、俞作豫纪念馆等地,宣讲专题党课,重温入党誓词,激励党员进一步传承弘扬好伟大建党精神,在学习、工作中迎难而上、担当作为。
丰富实践课堂,提升党员教育温度
学校持续深入推进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组织党员志愿者走进社区、乡村、特殊教育学校,真正打通党员主动宣传、联系群众、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切实将看得见、摸得着、有温度、有力度的志愿服务送到群众身边,增强党员服务社会的能力。如聚焦职工生活操心事,开展“1+1小桔灯”教工子女学业辅导志愿服务活动,为教工子女提供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手工、绘画等学业辅导和服务;聚焦乡村揪心事,利用寒暑假或者周末,组织党员志愿者赴兴业县各村开展乡村风貌提升工程墙绘实践活动、关爱留守儿童、推广普通话、直播助农、家电维修、文艺下乡惠民活动等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志愿服务活动;聚焦社会发展关心事,开展“科普进校园趣味科学秀”活动、“‘乡’约推普助振兴5+N”计划等,让当地居民感受到大学生党员送去的温暖,强化党员志愿者的光荣感与使命感,使之内化为精神追求、外化为自觉行动。党员教育实践课堂多次被媒体报道;实践成果获全国高校优秀工作案例、广西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优秀基层案例,全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调研报告,广西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优秀项目等,社会反响良好。
玉林师范学院将继续根据新时代特征和大学生特质,紧贴学生党员需求,进一步探索完善创新学生党员教育模式,创新工作方法、强化工作抓手、丰富工作载体、健全工作机制,充分发挥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持续提升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、向心力和战斗力,努力为把学校建成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提供坚实组织保障。